聯系人:秦經理
手 機:15240670406
電 話:13507716078
地 址:南寧市衡陽東路18-3、4號
俗話說“柴米油鹽醬醋茶”,人們每天都要與這些東西打交道。引申到我們的生活中,一日三餐必不可少,隨著現代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食”的追求不僅僅停留在味覺的層次上,對烹飪的環境—廚房裝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擁有一個精心設計、裝修合理的廚房會讓你變得輕松愉快起來。廚房裝修首先要注重它的功能性,縱觀我國歷史上廚房格局的演變,它一方面取決于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決定于當地的自然條件和居民的生活習慣。廚房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時段,通過不同時期的演變,廚房的功能性逐漸走向合理。
首先是古建筑遺址考證。原始人以天然洞穴為居,居住條件極差,以野菜、野果、野獸肉等生食充饑,過著所謂“茹毛飲血”的生活,不知道熟食的制作。后來嘗到了被雷擊而燒死的野獸肉,發現了熟食的美味。當然,鉆木取火的發明才使人類有條件正式開始熟食的習慣,這也是走入人類文明的第一步,如我國北京猿人居住的周口店洞穴石壁上,至今留有焰火薰烤的痕跡和木炭殘跡。熟食的習慣大大提高了人類體質,是人類進化的保證。
以火塘為中心的住宅。距今約6000-7000年前,我國進入氏族社會,隨著人們的勞動工具和技能的變化,人類慢慢由穴居發展到半穴居,最終移居地面。從已發掘出來的房屋遺址中可以發現當時的人類已經在建于地面的房屋中央設有火塘(地灶)?;鹛烈话阍O于屋內正中或偏離門遠些的當中位置,火塘中火焰終年不熄,以備隨時取用。
爐灶處于一隅的住宅。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物質生活逐漸豐富,飲食也由燒烤為主轉向以燒煮為主。此時,建房技術也日臻完善,客觀上創造了對火塘居中的住宅加以改進的條件,為解決爐灶排煙及操作方便起見,爐灶逐步由房間正中移向一角。
獨立廚房(灶房)由于廚房操作中有許多專用器皿,工具、糧食、燃料,這就需要較大的存放面積,同時,也為減少廚房對其它空間的干擾,便逐步發展到廚房從整棟房屋中分離出來的模式,成為獨立。
開放式廚房?,F代科技的發展使工程技術人員有可能就廚房設計從功能上做一些改進工作。針對一些常見問題,如燃料、廢氣、油煙氣、水蒸氣的污染,主副食的貯藏、環境臟亂等,都做出了妥善解決,從而使廚房的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由油膩潮濕變為烹調、用餐的舒適高雅環境,開敞整潔,便于家庭主婦在烹飪的同時完成洗衣、照看孩子等雜務。
以上是從廚房結構的發展介紹廚房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國至今,住宅情況日益更新,所以廚房的發展也頗具特點,這也從另一面反映出國情的變化。如燃料的發展,經歷了煤球、蜂窩煤餅、液化氣、管道煤氣、到現在的電磁灶,它側面反映了我國工業的發展。
解放初建造的住宅廚房。當時大部分廚房都裝有煤氣設施,但因設計的每戶面積定額過大,超出社會實際分配指標,因而造成當時多戶合用的局面,顯得擁擠不堪,所謂的“合理設計,不合理使用”就是指當時廚房使用狀況。
60年代的合用廚房住宅。因為當時國家發生了多種自然災害,經濟實力下降,為解決職工住房困難,我國建造了一批低標準的住宅,采用的十多戶合用廚房。
70年代的獨用廚房住宅。此時的國家實力有較大提高,在住宅建設中推行小面積獨門獨戶形式。其廚房為一戶獨用,極大地改善了使用條件。是我國廚房設計中的一大轉折點。
90年代出現了規范化的廚房形式,也都按照已制定規范標準進行設計,還匯總編印“廚房設計的標準圖”,使各項設施可以結合工廠成批生產,以降低成本,使該類廚房得以普及和推廣。
現代廚房從單一的使用場所變成一個多功能的甚至是舒適的房間,廚房與餐廳、客廳相銜接、傳統的隔離墻被省略,作為居室中視覺美感的一部分,對其美觀整潔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科技進步使廚房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現代化電器的使用使人們的勞動變得輕松有趣。在如今高效率的社會環境中,人們每天奔波忙碌,也許一家人能真正坐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就是在吃飯時,所以廚房也變得越來越溫情,包含了更多的意義。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